实验中心
传媒实验教学中心
一、简介。
东北师范大学传媒实验教学中心的前身分别是东北师范大学信息传播与管理实验中心(成立于1980年)、东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中心(成立于1983年)、东北师范大学广播电视实验中心(成立于2000年)。2004年东北师范大学着眼于传媒科学专业群建设,整合上述机构,并提供资金支持,在国内率先建立传媒实验教学中心。传媒实验教学中心的建立,形成了开放式的,集广播电视、新闻传播、播音主持、摄影艺术、信息管理、电子技术、网络应用、媒体教学、平面设计、广告开发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实验教学基地,为校内诸多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了实验教学平台。
传媒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室面积3400平方米。中心下设电视演播实验室、电视采编实验室、新闻采访实验室、标清非线性编辑网络实验室、高清非线性编辑网络实验室、播音主持实验室、广播电台直播间实验室、电子广告设计实验室、摄影实验室、电子技术实验室、音频工作站实验室、平面媒体制作实验室、图形工作站实验室、多媒体实验室、数字图书馆实验室、网络舆情调查实验室、电访调查实验室、多功能录音棚实验室、广播电台直播间实验室等十九个分支机构。另外中心的研究型和创新型实验教学依托体系下设:媒体与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中心、龙狮传媒研究中心、数字化图书馆研究中心、东北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信息研究与咨询服务中心、吉林电视台培训拍摄基地、中国教育电视台项目研发节目创作基地、美国美南报业与电视传媒集团(Bellaire Blvd. Houston Texas 77072 U.S.A.)联合制作基地。
二、东北师范大学在实验教学建设和改革上具体采取了以下几方面措施。
1.配套建设国家级实验示范中心项目。在改建及实验室配电、装修、装饰环境方面优先支持;申报修购基金时优先支持。申报实验教学研究项目时优先支持。
2.增加广播电视等特色专业毕业联合创作经费。
3.增加传媒等非师范生实习费和实验费。
4.建设实验教学大楼。投入大量经费更新了传媒、生物、化学、物理等中心的实验仪器和设备,改善了办学条件。
5.加快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建设,重新修订人事管理制度,吸引了一批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的毕业生加入教学管理队伍中,为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和实验教学质量提供了保障。
6.改革旧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将实验课程与理论课程分别讲授,从根本上解决了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状况,加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7.加强公共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实现统筹安排和资源共享。首先在基础条件好、覆盖面大的实验教学单位,如传媒、生物、物理、化学等学科率先进行体制改革,提出了中心实行“校院共管”的管理模式。
8.建立学校的开放仪器测试基金,促进学校的高、精、尖大型仪器设备面向全校开放,提高了设备的使用效率,避免了重复建设。
9.启动一批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和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加强了实验课程的网络化建设,推动了实验教学改革。
10.制定系列规章制度,加强实验室管理,保证实验室正常运行
三、条件与环境。东北师范大学传媒实验教学中心面积为3400平方米,建设初期有十三个教学实验室:电视演播实验室、电视采编实验室、新闻采访实验室、非线性编辑网络实验室、播音主持实验室、电子广告设计实验室、摄影实验室、电子技术实验室、音频工作站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平面媒体制作实验室、多媒体实验室、数字图书馆实验室。
中心通过建设办公管理系统、网站、监控系统、查询系统以及实验室客户端构成的网络化管理系统实现了智能化管理。中心各个实验室管理科学、现代化,都安装了电脑监控系统、通排风系统、以及与学校保卫处联网的自动防盗防火系统,存有大型贵重仪器设备的电视演播室、非线性编辑室等实验室都安装了防盗门,师生安全、仪器设备安全都有保障。
为顺应广播电视技术发展,解决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急需,三年来中心使用教育部修购计划专项基金、教育部专项基金、学校实验室建设专项基金购置和更新实验仪器设备。如高清晰度摄录一体机、便携式调音台、专业级超指向录音话筒、图形工作站等,这些仪器设备的数量充足,品质优良,能很好地满足教学要求,并保持着高效运行状态,保证了高质量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正常进行。
经过三年多的建设,东北师范大学传媒实验教学中心改造新建六个实验室。分别为高清非线性编辑网络实验室、图形工作站实验室、网络舆情调查实验室、电访调查实验室、广播电台直播间实验室、多功能录音棚实验室。
另外中心的研究型和创新型实验教学依托体系下设的媒体与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中心、龙狮传媒研究中心、数字化图书馆研究中心、东北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信息研究与咨询服务中心、吉林电视台培训、拍摄基地等研究机构,经过三年的建设,中心新建成了中国教育电视台节目研发中心,中国教育电视台也成为东北师范大学传媒实验教学中心的教学实习基地。
四、实验队伍。截止2012年8月,学院专任教师实验队伍规模为38人,其中开设实验课程的教师为38人,占全院教职工总数的51%。以实践型人才培养为先导,学院在本科生和专业硕士层次的实验教学工作中,基本实现了大多数教师的25%教学学时是在实验中心或使用实验示范中心的设备完成。
外聘教师队伍稳定在10人左右,学院共有学生930人,总体上师生比控制在1:14,已经接近学校在“十二五”期间师生比控制在1:14以下的目标。
学院制定经济支持措施,鼓励中青年教师考名校、拜名师攻读博士学位,2012年3位青年教师克服传媒类专业全国博士点少、培养规模小的困难,考取博士研究生(中国传媒大学、吉林大学各1人),学院45周岁以下教师中,博士学位或博士在读比例达到50%,比2011年上升2个百分点。
同时,加大支持教师赴国内外深造和访问学习,3位教师赴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进行课程进修;5人入选国家留学基金委“艺术类人才培养特别项目”,自该项目开始在全国40所院校录取候选人以来,我院获选人数在传媒类院校中居于前列。
实施“高端人才计划”,5位“讲座教授”、“教学名师”入选人到岗履行工作协议(其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成员3人),在实验教学方面对学院4个专业的教师队伍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邀请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频道总监、制片人、演播艺术家,日本电通公司广告创意制作总监等专家来学院讲学、研讨,开展实践类教师培训,教师理论与实践能力进一步提高。
五、信息化平台建设与利用。中心建立了www.94365.com实验教学平台系统,各实验室均有联网微机(实验室客户端)。全部实验课程的课件、教学大纲以及影像资料等资源均实现了“网络化”。中心配有多媒体教室和计算机室,方便教师进行实验理论讲授、学生进行实验模拟、数据处理、撰写实验报告以及提交实验报告等,有效的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信息化平台有效地保证了学生网上选课、网上预习和复习、设备预约和借用等功能,为实验教学中心开放实验室教学工作提供了良好的保证,明显优化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教学工作效果。
www.94365.com的实验教学中心信息平台设有专门的后台管理工作人员,保证了中心信息平台的有效、稳定的工作状态。信息平台定期播报有关国内和国际高校传媒专业教学实践的新闻动态,展示中心实践类教学成果(例如大量的学生获奖作品、联合创作视频作品、暑期新闻实践作品、广告作品等),为提高学生的学习交流、提高中心的辐射示范作用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六、实验教学与成果。东北师范大学传媒实验教学中心遵循现代大学教育思想和规律,充分依托传媒平台,理论与实践并重、技术与艺术并举。实现“学研产”实践教学体系,建设集研究性、技术性、艺术性、开放性于一身的传媒实验教学中心。实验教学过程坚持 “能力型人才培养” 的方针,强调三个结合、三个板块、三个环节特色培养模式的实施。
传媒实验教学中心针对当代信息技术环境对传媒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特殊影响,提出以提高本科生实验素质为目标,以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和管理体制为核心,强化学生能力型人才培养为宗旨,构建“3+3+3” 实验教学课程体系,三个结合:即实验教学与现代媒体技术应用相结合、实验教学与现代媒体艺术创作相结合、实验教学与现代媒体社会研发相结合;三个实验板块:即基础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和研究创新性实验;三个实践能力训练环节:即学生自主设计的创新型实践环节、联合创作实践环节、与社会媒体合作实践环节;形成本科生实践和科研能力培养的新模式。统一制订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大纲,实验课程达15门,实验课程总学时达528学时。
基础实验课程板块包括与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广告学、新闻与传播学、教育技术学、图书馆学理论课程相关的实验内容和实验基本技能训练;综合设计性实验课程板块包括与各门专业理论课程相关的实验技术课程,比如网络媒体设计类实验、摄影与摄像类实验、信息资源管理与设计类实验、二维平面设计类实验等;研究创新性实验课程板块的教学内容由四个部分组成:一部分来自教师的科学研究课题及特色研究;另一部分来自于教育部学生科学研究立项、东北师范大学学生科学研究立项;第三部分是电视联合创作、信息技术支持的学习与教学系统构建、数字化图书馆构建、新闻综合采编等项实验课程;第四部分是与社会媒体合作开展的项目。
传媒实验教学中心在创新实验项目建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教学媒体应用研究、面向社会提供服务探索、与业界联合建设“学研产”实验教学体系研究等方面的工作中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
传媒实验教学中心的广播电视制作实验室在装备高清晰度电视设备的同时,着手对高清晰度电视节目的制作中的心理物理影响规律进行深入研究;广告实验室增设了广告创意实验课程组、并重新设定了广告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加重了影视广告设计与制作比例;中心在新媒体本体研究和新媒体应用研究工作中取得进展,特别是有关手机电视的研究项目以及基于手机电视技术的移动学习项目立项研究;实验教学中心的基于传播心理学而开展的关于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已经取得理想成果;中心增设了有关教学媒体应用的创新性实验项目,在基于网络的现代教学媒体应用研究获得系列研究课题,在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中大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研究中取得进展。
传媒实验教学中心坚持“能力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理念,三年来学生获奖232项,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传媒专业人才,学生就业率达96%,实践证明传媒实验教学中心实验教学体系科学、实验教学效果显著。
七、建设成效与示范辐射。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为依托,驱动了学院原有三个专业(广播电视编导、新闻学、广告学)的实验实践课程的全面改革,催熟了学院新增设的播音与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服务了学校相关专业;基于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平台,全体教师投入精力全面提高本科和研究生教学工作水平,成功设立两个专业硕士学位点(新闻学专业硕士点、影视艺术硕士点),整体提升了学院涵盖的两个一级学科(新闻与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的发展水平。人才培养在实践能力型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发展中稳步提升,教师实践教学及科研水平明显提高,1位教师获得“宝钢教师奖”特等奖,1位教师获得“宝钢教师奖”一等奖,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东北师大产学研一体化影视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取得阶段性成果,人才培养迈上新台阶、步入新阶段。学生实践能力获得业界和学界的认可,就业率达到96%以上,东北示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品牌已经雄踞东北,辐射全国。
实验教学方案特色突出、变化显著、科学合理
各专业抓住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期间的良好契机,全面高效地利用实验平台,根据自身学科发展,紧密联系社会需求的新发展、新变化,重新制定培养方案和实验课程规划。在“加强实践、技能全面、学有专长、熟悉产业、观念更新、文化厚重”六个维度上,搭建起尊重学生自我建构取向、面向业界最新发展趋势的实验教学方案。
修订实验教学计划,各专业总计对50门课程进行了调整,其中专业实践类课程占50%、新媒体技术类课程占20%、传媒经济与管理实验类课程占20%,实验教学方案吸纳借鉴了国内外一流院校本科教学实践的新变化和新经验,结合我院实际予以完善,为在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开拓一条具有www.94365.com特色的新路打下良好基础。
实验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能力型人才培养水平稳步提升。
各本科专业根据自身情况切实提高教学计划中的实践类教学比例,广播电视编导、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专业实践类课程学分翻了一番,均提高到占总学分的22%以上。同时,扩充新建了5个实验教学平台——广播电视语音发声基础实验室、广播虚拟直播实验室、广播影视录音实验室、受众信息采集实验室、网络舆情监测实验室,为实践类教学提供了更加坚实广阔的平台。结合课程考核方式向过程性评价和能力型评价转换,重点突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的打造。
积极探索开放式人才培养机制,实验示范中心的交流辐射进一步扩大。
实验示范中心建设以来,学院每年秋季开设“传媒大讲堂”和春季开展“传媒周”两项活动平台,实验示范中心“硬件平台”辅以“软环境”机制的开放式实践人才培养模式初步建立、逐步完善。“传媒大讲堂”、“传媒周”邀请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电影学院、香港浸会大学、台湾世新大学、纽约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中央戏剧学院、武汉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等国内权威频道总监、节目制作人、一线著名编剧、顶级广告制作人、一流学者围绕实践前沿命题、面向学生实践能力提升举办讲座。为进一步扩大国际影响力,实验中心的人员积极组织参与了对悉尼大学、墨尔本大学、奥克兰大学的访问交流,邀请日本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冲绳大学、丹麦大学、德国电视台记者、俄罗斯大学专家等访问实验中心展开研讨讲学,使得实验中心与国内一流大学、港台著名大学、北美、东亚、欧洲等地区著名传媒专业学府保持了经常性的交流互动, 并开展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人才培养创新区项目交流讨论会,接待了国内60余所高校教师、学生的访学,为我院非洲、韩国、朝鲜、俄罗斯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传媒实践实验平台,在开放式高等教育办学之路上,学院实验教学水平稳步迈向更高阶段。
八、特色。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进入建设期以来,针对当代信息技术环境对传媒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特殊影响,提出以提高本科生实验素质为目标,以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和管理体制为核心,强化学生能力型人才培养为宗旨,构建“3+3+3” 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实现师范与非师范兼顾、理论与实践并重、技术与艺术并举的实验教学理念,构建集研究性、技术性、艺术性、开放性于一身的传媒实验教学中心。在建设工作中逐渐凝炼成为实验教学中心的鲜明特色,具体表现为以下二个方面:
一、 建立实践教学拖动专业教学体系运行模式
自进入建设期以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地开展教学改革,旨在突破传统的传媒专业教学体系与程式,建立以实践类教学为拖动主体的学生培养机制。在新型的、以实践类教学为拖动主体的培养体系中,实验课程和实践课程不再是理论课程或方法技术类课程的辅助性环节,而是组成以实践类课程和实验课程群形式出现的专业培养主体模块,称为专业培养核心模块,模块中设置核心课程或核心课程组,围绕核心课程或课程组中心建立一套实验、实践课程群,成为专业培养的实践、实验拖动主体,作为补充和辅助在本模块中还设有部分理论课程,充分强化传媒专业能力型人才培养理念。另外在本模块中附设实践依托平台,提供实验教学条件和补充实验、实践教学的不足。围绕实践类教学核心模块,整个专业的教学体系可以分成三个基本模块:专业准备模块、专业培养核心模块、专业集成模块。这样的培养体系,充分促进学生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等先进的学习方法,极大提高了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更加符合社会媒体的要求,更加受到媒体业界的欢迎。
二、突出能力型人才培养方针,践行开放式高等教育理念
中心坚持传媒专业本科学生的能力型人才培养理念,而媒体应用与研发能力是能力型人才培养的核心内涵,是对传媒专业本科生的基础能力和基础素质的培养。几年来,实验教学中心作为自身特色构造,重点建设了本科生媒体应用与研发能力培养体系,初步形成了学、研、产的教学体系。
二十一世纪的高等教育是开放式的高等教育,开放式高等教育的突出特点之一就是大学与社会的高度融合。因此,中心充分展开与社会媒体的紧密合作,展开与社会媒体对传媒专业本科学生的联合培养,这是对传媒专业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培养。
九、存在不足与改进方案
目前,东北师范大学传媒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存在的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点:
1.实验教学中心的空间布局还有待进一步改善
实验中心的面积可以基本满足面向学生的开放式的实践教学服务,但是由于学校整体教学面积分配的原因,导致目前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空间分布过于离散,这在某种意义上极大的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效果、效率和效益,也不利于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整合优势和中心的管理工作。
改进方案:
随着学校新教学楼于2013年交付使用,学校已经同意将现在的实验教学中心面积扩大,并在传媒科学学院给予更集中使用的面积,即将目前有计算机学院占用的面积交还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并且建设影视专用的播放教室和新的安全监控系统,这将比较彻底的解决目前实验教学中心布局分散的问题。
2.实验教学中心的设备条件还需要继续改善
实验中心的设备具有较好的基础条件,但是随着发展,继续改善设备条件是十分必要的。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随着时光流逝,原有设备的老化问题日益严重,突出表现在非线性机房、摄像设备等的老化现象;二是继续完善实验中心的实验设备,主要需求在高清视频系统(摄像设备、编录设备等)、移动转播设备、新媒体技术应用的实验系统。
改进方案:
学校已经同意根据传媒实验示范中心的发展需要,分阶段的投资,按照需求的紧迫性逐次改善设备条件,使实验教学中心的硬件条件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3.实验教学中心面向全校开设的通识课程还需要不断探索和成熟
目前实验中心以媒介素养为核心,向全校本科学生开设了三门通识课程,分别是《传媒与社会》、《影视艺术鉴赏》、《媒介素养》,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教学效果,受到各学院学生的一致欢迎。通识课程的开设,充分体现了实验中心的教学服务、辐射示范作用。但是,由于开设课程时间较短,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摸索通识课程的教学规律,实验室开放的方法等问题。其中,为通识课程服务的实验条件问题,更为重要。
改进方案:
学校教务处已经正式拨款建设上述几门通识课程,同时为提高实践类教学的工作水平,将在传媒实验教学中心建立学校级别的通识课程平台,并建立教学研究专项课题。教学实验中心将进一步投入人力和物力,结合中心的实践类教学探索以及中心设备建设,拓宽教学平台,为实践类教学通识课程探索新路。